2020-09-18
都說培養“士兵”最好的方式是讓他下“戰場”多聽聽“炮火聲”,在偉星的生產一線,就活躍著這樣一群“士兵”,他們就是一線大學生,在一線讓所學有所用武之地;而他,作為臺州學院的一名學生,對偉星本就耳濡目染有所知曉,畢業也后順利通過生產管理面試,正式成為偉星大家庭的一員。在一線的工作并不簡單,但他堅信只要肯腳踏實地,在車間就能發揮價值。
下基層是一場考驗。成功穿越這場考驗的人,終會收獲鳳凰涅槃的喜悅。而他堅持了下來,不斷突破著自我,這段歷程終將會是他人生中的寶藏。
車間不同于寫字樓,沒有優雅的環境,正如毛澤東說過“雄關漫道真如鐵”,車間雖不及那革命之路,但也是不一樣的戰場,拿出毅力去征服它,用心去接觸機器、產品、人和每道工序。都說一個人的習慣養成在于21天,學會主動找事情做,不要讓自己有松懈的機會,黑夜也就變成了白天。
起初,他被分配到管件三車間,從一名注塑工做起,6個月,三班倒,這更深刻地認識和體會到艱苦奮斗的偉星精神,也看到在一線有許許多多奮斗的身影。在了解產品和流程后,他開始學習注塑換模調試。那時車間還未全部安裝電磁模板,只能手動換模,需要經常扛著50斤重的壓板,單手擰螺絲,一做就是30分鐘,可他說:“雖然累,但是看到換模完成后,我的心里只有欣喜和成就感,因為我知道自己在一天天的進步。”
為了加速掌握技能,他開始每天記錄工藝,以備晚上復盤思考。后來,管件三車間開始推行多能工,他就到車床工序學習,直到能獨立操作調程序進行生產,效率達到定額水平,順利成為車間多能工的一份子。
歷經8個月,他有幸迎來工作上的跳板,被調往管件制造部從事生產調度,負責排產工作,并參加公司庫存優化項目,開始深入接觸庫存知識和運作模式。學習讓人喜悅,他再次感受到了成長的樂趣。
2018年初,因工作需要,公司希望他重新回到車間,他始終堅持“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的導向,初心仍在一線,欣然接受新工作和新挑戰,來到車間擔任生產主管一職。“而今邁步從頭越”,他開始真正生產管理生涯,負責整個生產線工作。1401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從制定新員工培訓手冊到建立新員工道場;從庫存優化項目順利完成到配合車間港華6S驗廠獲得“優秀”資格,完成每一件工作的喜悅依然歷歷在目。
每個人開始的激情都是高漲的,但是在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工作中,人總會慢慢變得疲憊,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迷茫也就隨之而來。他在車間那段時間,經常會靜下心來思考,聽到內心的聲音最多的仍是堅持,逼迫自己去調節心態。他和我們分享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向主任溝通,解開自己的心結。
今年6月他調任到燃氣管道車間負責燃氣管道項目,成為了最年輕的車間負責人,致力于以精益生產為理念持續改善產品價值流,以G5+為標準實現產品零缺陷,開始書寫他的車間管理時代。
當下活力偉星代表,他更是眾多偉星優秀90后后浪中的一員,努力拼搏,不負今時我少年,讓自己在一線揮灑的每一滴汗水能有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