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題記——《津門子·辛丑初記仕》
十載青春業勤勤,過江東,赴津門。不談有成,卻也爭功名。赤子之心鑄微志,立于業,識君行。
廿載余途萃鴻略,弄潮頭,響國牌。星業壯哉,不止當下勢。盼首復來眾人齊,多輪動,可百矣!
時光回轉至2010年,對我人生軌跡意義重大的兩件事在這一年依次發生,一則熱血澎湃的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在校學生黨員,另則在人生第一次求職經歷中就有幸加入了偉星。懷揣著對踏入社會的憧憬和向往,我背上行囊東赴臨海,開啟了我作為一名黨員和職場人在偉星的成長和蛻變。

芳華當思變
初識偉星,我被臨海工業園選中,從事實驗室檢測分析工作。迅速了解崗位職責,調整心態,制訂職業目標和規劃,緊接著就以高度的熱情投身于崗位歷練中。無論是實習階段的車間一線頂崗實操,還是轉正后實驗室內部的“傳幫帶”過程,始終讓自己堅持學(眼)、悟(腦)、動(手)融合而行,并努力養成總結經驗、萃取成果的習慣。在自我進步的同時,我也時刻告誡自己要勇于承擔、甘于奉獻,所以面對加急檢測、夜班測試等臨時任務時,即便是深夜、凌晨,又何妨。2012年,我有幸被評為“年度先進工作者”,這份榮譽見證著我從職場新人成長為崗位骨干,從稚嫩的學生黨員成長為飛速進步的青年黨員。

▲偉星新材天津工業園
然而,上進奮斗、不安現狀的性格始終驅使著我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時值偉星倡導“轉型升級”,我以一紙自薦信敲開了天津工業園的大門,于2013年5月底正式由臨海調動至天津,從事市場服務與推廣的相關工作。當下的心態是期許和躊躇并存的,期許的是要開始嘗試技術服務工作由“幕后”到“臺前”的轉變,躊躇的是自己能否勝任。好在憑著不服輸、肯吃苦、善學習的勁頭,我適應了新崗位服務角色的多樣性,當一次次出差奔波成為工作生活的“背景樂”時,我才更加懂得珍惜每次對接市場、服務輸出過程中不斷總結、鞭策自己的機會。
當鍛煉和發展的平臺向我們延伸時,要積極思變并自信前行,正如“偉星之父”明丕白先生所言:“寧為雄獅活十年,不為蠢驢過百歲”,與其說這是一種奮斗精神,我更愿將它視作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思變精神。


青春致擔當
2014年,由于部門人員變動,我被臨時授命兼職項目申報與管理工作,為了逐步搭建起有自己規律和節奏的工作方式,夜晚獨自加班整理分類、查閱編制成了常態。或許還是那股不服輸、肯吃苦、善學習的勁頭,才讓我在時間的推移下留痕了屬于自己的扎實步伐:高企維護工作小組化、專利挖掘轉化布好局、創新成果補助重備案等。
與此同時,天津工業園項目辦由于工作的需要,與政府各職能線、行業協會及關聯社會團體的對接往來變成常態化,我也時刻錘煉著自己做好“偉星形象傳播者”的擔當,這一過程中,在市場服務與推廣崗位沉淀下的專業素養、行業認知、市場洞察,在項目申報與維護崗位積累下的邏輯思維、風險防控、資源關聯,都成為其“催化劑”。擔當的基礎是不甘于“舒適區”,是時刻找準自身定位,并以身作則下的積極思變。連續兩年被評為“偉星年度優秀黨員”,讓我感受到自我蛻變、成長所帶來的成就感,更是對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鞭策。
陌上匆匆,十載青春在偉星,始于江南,北上津門,不忘過往的熱血和拼搏,不惑當下的堅持與蛻變,不枉未來的期待與收獲!愿尋勢而行,歸來仍見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