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即“兩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將節能降碳改造作為設備更新的重要支持領域;二是將提高能效水平作為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要鼓勵方向;三是將先進能耗排放水平作為標準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兩新”政策實施之際,國家發改委推出一攬子政策優先支持一批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等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地下管網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城市地下管網的治理現代化是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
作為國內管道行業的領先企業,偉星新材積極響應,密切配合各地政府,實施“產品標準+技術標準+檢測標準”三重提升行動,先后主導、參與制修訂系列標準10余項,助推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的設備更新、老舊小區管道更新,構建城市“地下管網”新生態,以新質生產力助推城市“里子”工程建設。

以過硬的產品標準筑牢城市“生命線”
針對現有水泥管、PVC、PE材質波紋管無法滿足高負荷外壓下的地下排水需求的關鍵性問題,公司協同業內管道企業更新《給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統》《燃氣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統》《無壓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乙烯管道系統》等系列標準,新標準圍繞“產品品質、檢驗項目”等關鍵環節進行數值優化與明確、推動給水、排水等管道系統技術的整體進步。
公司協助臨海市政府,使用相應管道對臨海地下管網系統進行更新迭代,依托相關標準,地下管網的使用效能與壽命將有大幅提升。


以高效的技術標準煥發城市靜脈新生機
公司深度參與《地下無壓排水管網非開挖修復用塑料管道系統 第4部分:原位固化內襯法》標準制定,非開挖修復技術指利用微開挖或不開挖技術對地下管線、管道和地下電纜進行修復或替換,該技術綜合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環境影響小。該標準更新推動了業內整體“地下管網”更新效能大幅提升。

以上海某項目為例,上海市普陀區北石路段下鋪管道已有22年歷史,管道老舊影響著普陀、嘉定兩地區水源衛生安全問題。市政府采用偉星DN1200的PE管,利用非開挖拖拉管技術,順利將上海普陀區全長372米、重達近100噸、深埋10米、已用22年的舊管道更換為新管道,整個施工過程基本不影響交通出行,同時,原有管道也在正常通水,不影響居民用水,真正做到“悄無聲息”,耗時也從原來的14小時縮短為7小時,效率翻倍。


以智能化的數字標準,搭建地下“智慧大腦”
公司還參與“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NQI)重點專項建筑及住區隱蔽管線智能化檢測技術與標準研究,圍繞管道運行安全性能檢測效率與精度提升,創新提出分布式光纖預警檢測、諦聽TM給水管道內檢測等4種檢測方法,構建檢測數據庫,形成系統化的檢測技術路徑,并以標準方案形式落地推廣,實現對“地下管網”的智慧化檢測。
這種智能化檢測設備能及時監測隱蔽管線運行狀態,快速、精準定位管損位置,城市治理可以“對癥下藥”,制定運維(搶修等)方案,降低次生災害帶來的直接、間接損失。

技術更新后檢測效率提升約50%,精度提高5倍以上。目前偉星新材已參與發布5個數字智能化相關標準,其中《智能管網系統》標準為國內首個針對智能管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地下管網建設是民心工程,也是良心工程,作為城市系統建設的重要環節,地下的“血管”和“神經”不僅關乎民生所需,還關乎城市高質量發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偉星新材心系國之大者,回應民之關切,立足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當下,公司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穩步配合城市更新舉措。未來,公司將繼續與社會各界一道,助力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緊跟國家發展思路,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